2015/12/10 05:00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 友善列印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於11月30日至12月11日召開。會議就2020年後全球氣候變化政策和減排目標進行協商,目前各界都在期待會議能夠達成一項有約束力的協議,因為這涉及到2020年後全球氣候政策問題。目前大會爭論焦點仍是資金、減排目標分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等問題,因而達成協議的難度很大。但是不管結果如何,綠色低碳的道路必將是各國今後發展的大趨勢。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5次評估報告進一步建立溫度、溫室氣體濃度和累計排放量之間的對應關係,提出如果要在本世紀末將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溫升控制在2℃以內,從而最大限度控制溫升帶來的全球氣候風險,需要從現在起迅速採取行動,通過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暫態排放流量而控制彼時的累積排放存量,全球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2010年需要減少40-70%,到2100年實現近零排放。留存給人類向大氣層中繼續排放溫室氣體的數量空間已變得日益有限,按照2010年全球排放水準,2050年前剩餘的溫室氣體排放空間僅夠排放17-31年。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這已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提出了上限要求,世界各國未來排放空間將受到約束,從而對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目前已有160多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遞交INDC(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覆蓋全球90%排放量。美國承諾2025年在2005年基礎上實現碳減排26%至28%;歐盟承諾至2030年,碳排放相比1990年水準至少減少40%。今年6月30日,中國政府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檔《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對中國2020年後的強化減緩和適應行動做出安排,明確提出於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全面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等強化行動目標。同時系統闡釋實現上述目標的路徑和政策措施。考慮到當前及今後面臨的國內外資源、環境、排放空間約束等因素,中國已不具備延續發達國家老路的條件,需要創新一條不同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更早達到更低峰值的發展道路。而要實現這一峰值,降低單位GDP能源強度和使能源結構低碳化將是減排的主要抓手。根據中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測算和解釋,經濟增長是中國CO2排放增長的主要增排因素。2020、2030和2050年,中國人均GDP分別約是2005年水準的3.2倍、5.2倍和11倍。而通過實施國家自主貢獻,同期中國能源相關CO2排放只分別相當於2005年水準的約1.8倍、2倍和0.84倍,中國經濟與碳排放實現進一步脫鉤,中國經濟發展對碳排放的依賴日益減輕,這將為進一步向低碳發展路徑變遷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和能源結構低碳化是中國實現脫鉤的主要貢獻因素。2030年和2050年中國單位GDP能源強度相對2005年分別下降約57%和82%,而同期中國單位能源碳強度分別下降20%和61%。其中,在2005-2020年、2020-2030年期間,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的貢獻大於能源結構低碳化的貢獻。而在2030年之後,能源結構低碳化的貢獻進一步加大。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和能源結構低碳化對於以碳為主要能源的鋼鐵工業將是一大挑戰。近年來,中國鋼鐵企業在鋼鐵生產的源頭,過程和末端通過技術創新、能源管理等手段,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今後為適應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趨勢,鋼鐵企業仍需繼續加大力度,研發低碳技術路線等。此外,碳交易等也是重要的市場化手段。中國計畫於2017年啟動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鋼鐵企業需要及早做好準備,研究企業內部二氧化碳排放情況,靈活運用碳交易等手段。
相關新聞
- 碳權交易所最快7月底成立 國外碳權交易將先上路[2023/04/25]
- 韓馬兩國企業合作開展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專案[2022/08/22]
- 大陸家電產業鏈將全面朝綠色低碳轉型邁進[2022/02/17]
- 歐盟碳權期貨價衝破歷史新高[2021/09/30]
-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轉型 國內首座負碳技術工廠落成啟用[2021/09/27]
簡介與宣導
| 政令與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