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05:00SteelWorld全球鋼訊網 | 友善列印發展碳市場,可推動中國節能減排從政府驅動為主轉向市場導向為主,從公共財政補貼驅動為主轉向商業利益牽引為主,同時,碳市場將強化企業節能減排的壓力與責任,倒逼企業改良技術設備、降低能耗。完善碳市場制度規範,應及時制定出臺碳會計準則及企業會計財務管理規則,並建立起重點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制度、碳排放交易協力廠商核查機構管理辦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制度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備受市場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碳市場是指以碳排放權作為交易標的市場,由於溫室氣體排放物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比最大,故交易市場被簡稱為碳市場。根據《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巴黎協定》等國際檔的規定,全球碳排放有總量約束,各國也有碳排放控制方面的承諾,當各國政府將碳排放量分解到企業與經濟組織名下時,就形成了碳排放配額,也就是企業的碳排放權。由於配額是有限的,碳排放權就成為稀缺資源,具備了商品屬性,於是便可以用來交易,由此產生了碳交易市場,歐盟、美國等在10多年前就建立了碳排放市場,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與運行機制。 過去4年間,中國在7省市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包括將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企業納入碳交易,發展碳市場,可推動中國節能減排從政府驅動為主轉向市場導向為主,從公共財政補貼驅動為主轉向商業利益牽引為主。同時,碳市場將強化企業節能減排的壓力與責任,倒逼企業改良技術設備、降低能耗,同時能促進企業加強碳資產管理,通過市場交易獲取利潤,從而改善財務業績、增強競爭優勢,另外,圍繞碳市場,還會出現碳諮詢、碳培訓、碳交易核算等新業態。 雖然經歷近4年試點,但並不等於中國碳市場信用機制已經建立起來,特別是碳排放量可作為構成碳配額分配的最主要依據,但此前其資料來源是企業自計自報,這就涉及到資料的真實性管理問題。這不僅關係到碳排放總量的確定及配額指標的配給,還會對碳價形成影響,甚至扭曲市場定價機制。為此,除了引進協力廠商審查機制外,還要增強行業協會及能效領跑企業對基礎資料真偽的篩選作用,探索及時全面地公佈所有排放資料資訊,以增強透明度,從而作出真偽甄別與糾偏。 目前來看,全國碳市場將採取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制度,國家有關部門定標準、定總量,企業配額分配由地方政府執行。但無論是總量額定還是配額分解,既要注重資料基礎和品質,也要充分考慮地區與行業差異、企業競爭地位和風險承接能力等因素,還要關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以盡可能提高配額分配的精准度。為防止配額分配不公以及不正當交易,可建立企業申訴管道與結果公示制度,確保碳市場的陽光化運行。
相關新聞
- 碳權交易所最快7月底成立 國外碳權交易將先上路[2023/04/25]
- 韓馬兩國企業合作開展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專案[2022/08/22]
- 大陸家電產業鏈將全面朝綠色低碳轉型邁進[2022/02/17]
- 歐盟碳權期貨價衝破歷史新高[2021/09/30]
-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轉型 國內首座負碳技術工廠落成啟用[2021/09/27]
簡介與宣導
| 政令與法規
|